当前位置: 首页 > 热点

每日视点!新春走基层|老渔民王朝生“上岸”记

2023-01-23 20:36:18 来源:红网

这个春节,老王格外忙碌。这段时间,他的鱼塘新投一批鱼苗,换水、喂食,每个细节都大意不得。

老王名叫王朝生,60岁,家住乌江边、贵州思南县塘头镇下寨村,30岁出头开始打鱼,57岁退捕上岸。上岸后,王朝生租地10多亩建池塘养鱼,养了3年,效益不错,开启了新生活。

乌江是长江上游南岸最大支流,流经思南县28个乡镇中的13个乡镇。为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,当地渔业部门多次深入两岸做渔民思想工作。像王朝生这样的老渔民,纷纷告别打鱼生活。自2019年开始,思南县121户渔民陆续退捕上岸。


(资料图片)

王朝生房屋墙上张贴的渔民明白卡。新华社记者汪军 摄

王朝生过去打鱼,收入相当可观。他有捕捞许可证、船员证、渔船登记证等手续,农闲时节,开着渔船,装上几张网,就在乌江干起了“副业”。

“种庄稼是主业,但家里收入的大头还是打鱼这个‘副业’。”王朝生说,年轻时打鱼,最多的一年,收入有三四十万元,最多的一天挣过1万元。

王朝生打鱼是一把好手,风高浪急,白天黑夜,他和妻子几十年平安无事。五六百米宽的江面,他游来游去,不在话下。打捞上来的野生鱼,如果量不大,在家门口就被一抢而空。要是渔船满载而归,他就拉到乡镇、县城。

王朝生对打鱼是怀念的。不过,退捕上岸的事情,他也想得通。一方面,拥护生态保护政策;另一方面,上岸后,家庭收入也比较稳定。

“过去打鱼,现在养鱼,我还是老本行嘛!”王朝生笑着对记者说。现在一年养鱼有10多万元收入,乌江得以休养生息,流域生态保护得到加强。

如今,王朝生每天早晚到鱼塘投喂草料。看着山泉水流进鱼塘,大小鱼儿上下翻腾,他干劲很足。草鱼、鲶鱼等四五个品种,大的十四五斤,单价10元至50元,三口鱼塘,不愁销路。

王朝生在鱼塘里捞鱼。新华社记者汪军 摄

“山泉水,生态鱼,品质好!”王朝生这辈子注定与鱼结缘。在山泉水流进鱼塘的入口处,他专门从河道取来鹅卵石、小河沙,给鱼打造天然生存环境。他种植甜高粱、黑麦草,再配以饵料,让鱼的食料更原生态。

由于鱼的品质好,王朝生的鱼塘吸引了一些垂钓爱好者。垂钓不收费,按实际价格把上钩的鱼买了就行。现在,他的养殖技术更加精进,产量逐年提升。

为保证生态鱼养殖持续出效益,县乡渔业部门技术人员经常到村里指导,投食、换水、防病,他们帮着王朝生不断前行。

关键词: 生态保护 游来游去 休养生息

相关阅读

it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今日澳门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京ICP备2022022245号-14   联系邮箱:435 226 40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