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天天新视野】“特种兵式旅游”,年轻就该体验生命的美好
(资料图)
最近,“特种兵式旅游”在各平台火了起来。网友对这一旅游方式的定义是,“挑战体力和时间的极限,以求花最少的时间和金钱,游最多的景点。”在此旅游方式的影响下,“30小时往返1300公里游6个景点”“33小时速游北京,一天转8个景点”“2天1夜玩转新疆”等话题轮番在社交媒体上被热议。
前几天,一段广为传播的视频,印证了“特种兵式旅游”的火爆,一位新疆大叔坐火车硬座去拉萨,发现同车厢都是大学生,激动之余喊出了一句“青春没有售价,硬座直达拉萨!”满车与之互动的年轻人,看起来满脸笑容,朝气蓬勃。这是令人感动的一个场景,感动的理由很简单,年轻人愿意“在路上”,是一种活力的体现,只要他们愿意多出去看风景、看世界,就总比躺平、刷手机要令人欣慰。
确实许久没有看到年轻人在公园里、火车上、大自然中,如此大范围地游玩、旅行了,对他们而言,这样的线下社交,是真实、珍贵、丰富的。无论旅游归来,他们要去工作上班,还是继续积蓄能量等待机会,这段旅游经验,都会成为难得的记忆。在将来回忆起来,会提供一份欢乐。他们在旅途中结识的朋友,加深的友情,缔结的约定,都有可能成为一份力量,把他们的人生,往一个更好的方向推动。
看到“特种兵式旅游”践行者晒出的一堆火车票与行程单上的详细景点名称,不由为年轻人旺盛的精力而感到羡慕。谁说由一班又一班火车组成的旅程,会没有故事与感悟产生?所谓的“诗和远方”,并没有固定某种追求的模式,晚上在火车上睡觉,白天在景点中穿梭,同样会制造一种难得的体验。如果这样的体验被写进集体记忆,那必然会在不久的将来催生文学与音乐,就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年轻人,以诗和校园民谣的名义,带着微薄的路费全国各地访问笔友一样。
“这个人可能是换电池的”,对于“特种兵式旅游”的这句调侃,让人面露微笑,在“慕富、慕强”的文化心理影响下,恰恰是“羡慕年轻”的注视眼光太少了。年轻人是希望,年轻人是未来,年轻人需要被看到。一个不重视年轻人、不对年轻人宽容以待的社会,是缺乏创造力的,而给予年轻人生活与思考方式以高度的理解与包容,才是真正对他们的一种厚爱。年轻可以一无所有,但不能失去希望与梦想,他们今天“在路上”,哪怕“走马观花”,也一样会给他们的希望与梦想增添内容。
“特种兵式旅游”不是“上车睡觉,下车拍照”式的中老年旅游,也不是流行一时的“穷游”翻版,看待“特种兵式旅游”,更要看到这一现象背后,年轻人用这一方式旅游的驱动力在哪里——他们是在尝试找回属于年轻人的青春活力,是在用人为加速的快节奏来反抗生活的平庸一面,是在补偿式地增加丈量世界的步数,亦是不愿意让青春留下太多遗憾……值得高兴与欣慰的是,在火车车厢里的合唱,在站台上的告别,在四面八方发出的各种信息,无不在交织出他们青春的本来面目。
年轻就该体验生命的各种美好,这是属于年轻人的权利,“特种兵式旅游”仅仅是其中一种,我们不仅要送上祝福,愿他们的旅途丰富多彩,也要衷心地希望,通过他们的活力,来振奋更多人的精神,和他们一道捍卫生活的美好与尊严。
(原题为《“特种兵式旅游”,年轻就该体验生命的美好》 作者 韩浩月 来源 南方都市报)
统筹:王攀 编辑:王航关键词: